项目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种植类型:茶叶
项目面积:1600亩
项目背景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福建省在我国2023年茶叶出口额排名中高居第二名,也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地。近年来,“三茶”统筹理念深入践行发展,针对茶园种植管理、茶叶产量与质量提升、茶业发展与生态功能平衡等方向的科技创新加速发展。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三茶统筹重点实践基地,是集茶叶繁育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科学研究及茶旅观光、文创开发、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武夷星始终坚持传承创新,通过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打造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数据中心,培育茶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茶叶生产的质量与效率,促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设内容
围绕“三茶统筹”发展,聚焦茶叶数字化生产和茶园可视化管理需求,部署茶园可视化大数据平台、茶园智能感知系统、茶园绿色虫控系统、茶园碳中和监测系统以及茶园苗情监测系统,对茶园生态环境、茶叶生长和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和分析,有效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园可视化大数据平台:集成企业宣传一张图、智慧茶园一张图、数智营销一张图、绿色工厂一张图、水肥一体化系统、质量追溯检测系统、数字农业综合系统、天地空一体化系统等创新应用数据,直观形象地展示全场景数字茶产业平台。
茶园智能感知系统:安装农业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水质监测等设备,构建茶园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土层温湿度、水质酸碱度、水质氨氮含量、水质COD含量等关键数据实时感知监测体系,为茶园精细化种植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茶园绿色虫控系统:结合虫情自动识别测报灯、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茶园虫害防控治理,利用茶尺蠖、茶角胸叶甲等主要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趋性特性原理,利用光源环保诱杀害虫并收集虫体样本,实现害虫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和绿色防治的自动化、智能化。
茶园碳中和监测系统:统计茶叶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使用、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碳吸收,与石油、化肥、水、电、木炭、燃气等能耗使用的碳排放,构建茶产业碳中和监测系统。
茶园苗情监测系统:在茶园内部署高清监控摄像头,对目标范围进行全覆盖视频监控部署,结合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及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可远程实时把控茶园内苗情、灾情等整体情况。
技术特点
智能化感知:针对人工采集环境信息效率低、化验分析周期长、不能及时指导农业生产的问题,基于数字传感技术对茶叶生长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为严控基地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精准化种植:根据茶叶生长的温湿度、气体浓度、需水特征等,运用专业系统框架,对茶叶培育时间、施肥时间、防治类型等进行智能决策,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
低碳化管理:建立碳排放监测数据,形成一套基于环境气象智能感知和碳排放量有效控制的数字化茶叶生产管理系统,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
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围绕茶园开展数字科技建设,精细化赋能茶叶种植生产,预计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茶青产量提升10%以上,水肥药等茶园生产中间投入品用量降低5%以上,凸显降本增效优势。
管理效益: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茶园监管能力,远程掌控茶叶种植过程中四情感知、水肥灌溉、病虫防控等需求,茶叶生产、销售、溯源得到全流程监管。
社会效益:部署茶园绿色虫控系统与茶园碳中和监测系统,既能通过无公害的害虫物理防治机制,响应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又可通过各类型碳吸收与碳排放的统计分析,有效挖掘茶园固碳减排潜力。
应用价值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通过耕、种、管、收的全面升级,显著提升了茶叶种植过程的标准化、精准化程度,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的不确定性和人为主观盲目性,从种植源头减少了化肥、农药等农资投入量,有效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优化了碳汇能力,高水平打造武夷山市数字茶园创新应用基地标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的现代化数字农业经济体系。